火鍋必備!從入門到老饕,一篇搞懂牛肉火鍋肉片怎麼選
牛肉火鍋片怎麼選?從菲力、板腱到牛五花,火鍋肉片部位全攻略!
隨著天氣漸漸轉涼,空氣中似乎也開始瀰漫著一股暖呼呼的火鍋香氣。在我們店裡,最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:「侍肉師,我今天家裡要吃火鍋,該買哪個部位的牛肉最好?」
這真是個好問題!火鍋的靈魂,除了湯底,絕對就是那盤一涮即熟、入口銷魂的牛肉片了。選對了部位,能讓您的火鍋體驗提升好幾個檔次。今天,就讓第一牛肉侍肉師帶大家進行一場紙上巡禮,搞懂不同牛肉部位的風味與口感,下次您就能像個美食家一樣,自信地挑選出最適合的火鍋肉片!
【軟嫩首選】給追求入口即化、輕涮即食的您
如果您最愛的是那種將肉片在滾燙高湯中輕涮三至五秒,待其變為粉嫩色澤就立刻挾起品嚐的滑嫩口感,那您一定要試試以下部位:
菲力 (Tenderloin):
特色: 這是牛身上運動量最少、最軟嫩的部位,脂肪含量極低,肉質細緻。
涮煮建議: 絕對不能涮太久!建議切成約 0.2 公分的薄片,下鍋默數五秒,待肉片呈現粉紅色即可享用。它的純粹肉香和極致軟嫩的口感,是許多頂級火鍋店的逸品。
翼板 (Flat Iron):
特色: 位於牛肩胛部,是經常活動的部位,但中間有一條筋將其分為兩塊,去除後,肉質出乎意料的軟嫩,油花分佈也相當均勻。
涮煮建議: 翼板的風味比菲力更濃郁,口感同樣軟嫩。涮煮後不僅嫩,還帶有些許肉汁的鮮甜,是CP值非常高的選擇。
【油花派對】給熱愛濃郁香氣與豐腴口感的您
對於無肉不歡、熱愛油脂香氣在口中迸發的老饕來說,沒有什麼比得上帶有豐富油花的部位了。
牛五花 (Short Plate):
特色: 取自牛的腹脅部位,擁有豐富的油脂,呈現紅白相間的美麗紋理。
涮煮建議: 牛五花一下鍋,豐厚的油脂會瞬間融入湯中,讓湯頭更添風味。肉片涮熟後,口感滑順、香氣逼人,是搭配重口味湯底(如麻辣鍋)的絕佳選擇。
牛小排 (Short Rib):
特色: 油花分佈均勻如大理石紋,肉質結實且帶有濃郁的牛油香氣。
涮煮建議: 牛小排同時具備了油花的香與瘦肉的甜,涮煮後口感軟嫩又不失嚼勁,是許多人心中的夢幻逸品。建議可以切稍厚一點(約0.3公分),更能享受其飽滿的口感。
【紅燈區】風味至上,適合犒賞自己的美味
如果您不只追求軟嫩,更喜歡在咀嚼中感受肉的彈性與纖維感,那這兩個部位絕對能滿足您。
板腱 (Blade):
特色: 和翼板同樣位於肩胛部,中間有一條明顯的嫩筋是它的最大特色。
涮煮建議: 這條筋在涮煮後會變得非常Q彈,甚至有些爽脆,搭配上板腱本身紮實的肉質,口感層次非常豐富。許多牛肉麵店的滷牛腱,用的就是這個部位。
牛腱心 (Heel Muscle):
特色: 佈滿了花狀的筋絡,風味濃郁,口感極富彈性。
涮煮建議: 牛腱心非常耐煮,不用擔心會煮老、煮柴,反而會越煮越Q,筋絡的部分會轉為膠質口感,非常適合喜歡在鍋裡慢慢尋寶的您。
